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实验技能

2023-06-12

本文主要是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实验技能 相关的知识问答,如果你也了解,请帮忙补充。

因此,科学探究成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及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实验教学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规范学生科学实验的行为,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以促进科学知识的落实,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标准 实验技能 培养 初中科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直观、最形象的手段,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手段。可见,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对科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要全面实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质,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本文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几点建议和看法,以求抛砖引玉。一、 实验教学的目标偏失现象在初中《科学》实验课教学的听课和评课活动中,我们对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初中《科学》实验课教学存在以下教学目标偏失现象。1、“技能”目标偏失。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是由智力活动方式和肢体活动方式构成的复杂系统。实验技能包括实验认知技能(含实验设计技能、观察技能和报告技能等)和实验动作技能。《科学》课程十分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不少教师的实验课教学仍然以巩固知识为主要价值取向,反复讲解实验原理,忽视实验技能的培养,有的学生到了九年级,用天平称质量的操作及显微镜的使用还是错误百出。2、“过程”目标偏失。不少教师的实验教学,在反复讲解实验原理、步骤的前提下,把实验结果准确清楚地告知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集中指向实验结果。如一位教师在“估算高锰酸钾离子的大小”实验的教学中,把高锰酸钾溶液的配置、稀释过程作了全面讲解,并明确实验结果为稀释到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看不到为止。结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取出的高锰酸钾晶体过多,第一次溶解的溶液浓度过大,要得到无色需稀释的操作次数过多,学生表现出来的是明显缺乏耐心。 3、“方法”目标偏失。我们还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实验操作步骤严格按照教材的规范,机械重复。对操作步骤的具体实验方法,教师不重视,学生自然没有兴趣,进入操作往往表现为实用主义,不分析,不探究。如临时装片的制作,洋葱内表皮放到载物片的水滴上,并不是十分简单的。一是容易打卷,二是容易产生气泡。两者都会影响观察效果。如果教师事先充分关注到这一点,引导学生在进行探索讨论基础上,不断改进操作方法,就会促进学生制作装片技能的提高,为今后实验打下坚实基础。 4、“情感态度”目标偏失。由于教师实验教学“验证知识”的价值取向,对科学观察实验过程出现的现象,认真记录实验数据不作出严格的要求,容易造成学生弄虚作假。一旦实验结果不明显,或实验失败,往往会做出掩饰,而不是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方法。学生缺乏对科学实验认真严谨、不畏艰难等态度的体验。二、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策略以上实验教学中的目标偏失现象,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与提高。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的纠偏对策,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1、规范课堂演示实验,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前提。 演示实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演示时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学生独立操作时的依据,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作用,我们从实验方法的设计、器材的选择、操作的顺序、观察的方法、结论的归纳等方面精心备课,并在课前反复演练,力求操作演示规范、熟练。例如,在演示用安培表测电流强度时提出操作要领“断开开关,顺序连接;电表串联,正进负出;检查无误,通电试触;选择量程,接线读数”。这一系列的操作,要求准确无误,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强化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基础。 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起始于实验的基本操作。在实验教学中,以初级的简易的实验入手,使学生在具备一定实验能力的基础上再逐步深化,完成由易到难的过程。例如,考虑到有的学生从未使用过显微镜,故首先要排“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实验,让学生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为下面有关实验打好基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这一实验,教师向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全过程,有的同学因没有观察到清晰的细胞,便主动要求课后继续做,直到实验成功为止。通过一系列实验,逐步训练、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确立实验教学目标,并根据各年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基本技能要求,并要求在有关章节逐一落实,对一些基本仪器要求做到会合理选择,会调试校正,会正确使用,会准确读数,会判断故障,这些要求应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予以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凡是涉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建议采取“讲清道理,示范操作,学生练习”的做法,人人动手,相互讨论,反复练习,达到人人能独立操作的目的。 3、上好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中心环节。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实验课如果组织不当,要么是“撒的开,收不拢”,要么是“教师先讲后示范,时间已过半”,使实验课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一堂完整的科学实验课,应做好如下几个环节:(1)看:所谓“看”即“观察和了解”,这是所有实验的第一环节,包括对实验器材的选取,器材的使用规则,器材的使用范围,以及器材的精确度等,要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我们是选用米尺还是选用皮尺呢?因为测量工具的米尺和皮尺,最显具的特点是它们测量范围――量程不同。如果用米尺就必须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即使方法和操作都正确,但仍加大了实验的误差,而皮尺可以一次性测量,有效地减小了误差。使用前,我们还用“看”它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损,以及它的分度值。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操作恰当,读数是否准确的问题。 (2)调: 即“调整或调节”,它是进行实验的一个准备阶段,调整或调节的正确与否对实验的成功有决定性的作用。对部分需要“调”的实验仪器,应注重怎样正确的“调”。最好当学生的面示范一次或几次。例如:托盘天平的调平衡,首要条件是要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才能调平,在调平的过程中,双眼应看指针,轻轻旋动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如不能达到目的,则需移动,并记下游码的位置)。在此过程中,不能用力太猛,否则容易损坏刀刃,减少托盘天平的灵敏度,加大实验的误差,而且每一次进一步的调节,都应在天平静止以后才能进行。 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机械调零上,由于电流表或电压表长期的使用、运输等因素,使指针不能准确地指回零刻度处,一般我们都采取机械调零的办法:先找到刻度盘中下部找到调零的螺丝,用平字起,慢慢旋动,使指针指回零刻度处,操作的过程中,眼睛应始终盯住刻度盘,旋动的手腕要用力均匀。(3)做: 即做实验,它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在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点触或试触的方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然,我们可以事先将电路图画好,然后按电路图连接达到操作时降低难度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方才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现象,很容易烧坏电流表。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就应特别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酒精灯作为一种加热工作,它的构造限定了它的使用方法,不允许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使用完以后,不能用嘴去吹灭酒精灯,而应用灯帽盖灭,操作过程如果不当或不慎,使洒出的酒精燃烧,不可用水浇(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燃烧着的酒精易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动,容易发生火灾,而用湿抺布盖灭(隔绝空气的办法)等。 (4)记: 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误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析:对于记录的数据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例: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数值存在偏大的现象,我们应帮助学生指出,这并不是错误实验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的导致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办法,减少摩擦(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加以归纳和总结)。 (6)理: 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内容。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看、调、做、记、析、理”这六个环节缺一不可,只有掌握这六个环节,才能使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也才能使学生所做实验及相关知识牢固熟练掌握,从而使科学实验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4、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是提高实验技能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让学生发挥想象,作出实验安排,并赋予实验,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给出实验的目的、用具,由学生口头说出或书面写出实验方案,并分组讨论各自方案的可行性,总结各方案的合理性。例如,在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在充分思考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经相互间讨论后再实施。除给定实验目的外,再给出实验所需的各种用具和材料,请学生在实验室里动手完成方案的设计和具体的操作。在给出用具时,可以增加一些实验不使用的器材,让学生从中选择出实验必需的用具来完成实验。例如给出以下材料用具:一只盛有水的杯子、一只量筒、压强计、一把刻度尺、一组砝码等,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本实验只需用到压强计、一把刻度尺、一只盛有水的杯子,其他物品均不需要,这样确实能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或其他能够记录实验现象的载体。例如,在前面的实验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认真研究实验原理、目的,自己设计出用于记录水内部的压强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表格或曲线,就能创新地完成实验任务。对于课本中的实验,除了让学生尽可能的亲自动手操作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充分讨论推敲,以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5、适当运用评价手段,是提高实验技能的有效载体。评价是促进和激励的有效手段。实验,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更需要及时有效的评价。可以采用观察结果当场报告、实验小组自主评价等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实验结果进行延伸开发,既是对学生实验成果的激励性评价,又可以促进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如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结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最高温度,由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后,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可以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也可以是过程与方法层面的,还可以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6、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提高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 课外科技活动不仅能巩固和强化课内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技能,我们应将科技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注意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应该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应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借用基本仪器进行练习,允许实验课上没有独立动手操作的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允许学生到实验室对实验方面的疑难问题进行验证和研究。 (2)开展科技制作活动,组织学生利用简易器材进行小制作。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进行实验操作竞赛,既进行如实验表格的设计、电路的连接等专项比赛,也可进行重点实验的操作比赛,还可以在学校的文化活动上表演节目,这样一来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面大,寓能力培养于趣味活动之中,深受学生欢迎。另外,课外兴趣小组等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实验教学的生动体现,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更直接地培养以上各种能力。除了安排一些常规的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外,还可进行一些有趣的、探索性的小实验,如人体常见遗传性状统计、分析等。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动物园去观察各类动物的行为,要求学生写观察报告,描述一些代表动物,如狼、猴、丹顶鹤的有趣习性及其与形态结构的关系。另外,还可带学生到公园去识别当地常见的植物种类、调查本地植物资源。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应遵循的原则1、有序性、开放性原则操作不断为思维提供信息,思维又反过来指挥着操作。由于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操作时随意性大,这就要求教师坚持有序性原则,使学生的操作从无序向有序发展。实验前熟悉实验操作步骤,明确应先做什么后干什么,避免操作的随意性,为思维的条理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开放”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开始时,无一定指向,无一定约束,无一定规程,让学生自由地驰骋,摆弄实验器材,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设计不同的实验操作方法,探究解决一个或多个问题,使学生在放开思考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认识简单机械》中的《滑轮》这一课时时,首先要让学生分清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各自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认识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总结规律。从结果来看,学生能动手操作,设计出了不同的实验操作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2、指导性、概括性原则学生的实验操作不能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在每个操作环节中,教师必须悉心指导,指导学生选用什么实验器材,怎样使用,教给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必要时教师也可先示范再让学生独立操作。学生操作时,教师可巡视指导,帮助中、差生及时矫正错误,一边操作一边思考,逐步形成表象。概括是对教学内容抽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反映,实现从感知到概括的飞跃,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通过指导学生具体操作,对大量事例进行一系列感知辨析的智力活动,经过抽象概括而形成具体认识。因此,操作感知形成深刻表象后,必须及时概括,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如果一味操作,一方面会影响概括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会得不到科学的结论,这样就失去了科学教学中实际操作的意义。如:在教学《熔化和凝固》时可先指导学生实验的具体操作,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曲线,然后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归纳与分析,从而得出某些规律,找到某种关系,最终完成探究任务。这是从动手实践上升到建立理论的思维过程。初中的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较弱,如何从许多看似无联系的数据中找出共性,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3、适时适量、适度性原则适时就是把握好直观操作的最佳时机,什么时候是操作的最佳时机呢?我认为应该是当新问题新知识产生后,学生处于欲想而不通,欲达而不能的时候,才是操作的最佳时机,此时,学生的手脑正处在积极的最佳状态,这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索新知识,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适量就是直观操作次数不宜过多或过少,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知识结构以及自然教学需要而定,该直观操作时就直观操作,该抽象概括时就抽象概括,不能仅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适度,就是操作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教师要控制好操作时间,要以中等生为准,以形成深刻表象为止。时间太长或速度过慢,容易引起学生厌烦,太短或太快则达不到预期效果。要真正体现操作的直观性和清晰度,起到直观操作的作用,绝对不要把操作当成调节课堂教学的一种游戏,而任意延长或过早收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只有遵循以上原则,采取相应的纠偏对策,才能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才能使实验教学不流于形式,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规律的能力和认真细致、求实的科学态度,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从而体现自然实验教学的重要教育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1、黄伟:建树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实验观,《教学仪器与实验》,2003.11。 参考知识1 平时多进行实验操作课程就可以锻炼这个能力
相似知识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化学学习的认知背景,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而且能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实验教学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途径论文 参考知识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途径论文  摘要:问题教学法是一个以问题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可以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它也可以拉进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
生物实验的好处 参考知识1生物学科本身以实验为基础。生物学实验着重训练学生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结论的得出要建立在事实依据基础之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认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望能
如何让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动起来   一、创设课堂和谐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  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课堂教育教学非常重要。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中要获得生
初中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 参考知识1生物实验室,也不同的侧重和分类,如微生物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等。根据不同的生物实验室,其常用的仪器也有所不同。一般微生物实验室常用仪器有:恒温培养箱、霉
新建一个初中物理实验室需要配备哪些仪器和设备!   初中物理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市面上相关的配置方案较为纷杂,那么,如何以需求为向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兼顾多元性、科学合理性地为各初中配置物理实验室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简单来说,初中物理实验室设
初中生物实验 一、目的要求:掌握显微量尺的使用和测量细胞大小的方法。二、实验用具:显微镜、显微量尺、镊子、解剖针、载玻片、培养皿、滴管、碘液、擦片纱布。三、实验材料:洋葱。四、实验内容:(一)、目微尺和台微尺:显微
实验室环境布置规范 参考知识1实验室环境布置规范  实验室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实施教学大纲、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生产试验技能和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因此为实验室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