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马踏燕》

2023-02-19

本文主要是 《飞马踏燕》 相关的知识问答,如果你也了解,请帮忙补充。

参考知识1 《飞马踏燕》

不知道大家可知道飞马踏燕是一件很精巧的文物。“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  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江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真正认识铜奔马价值的是郭沫若,他是铜奔马的伯乐。当郭沫若第一眼看到铜奔马时,就对铜奔马的造型赞叹不已,认为它既有风驰电掣之势,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无疑是一件稀世珍宝。据亲历者说,当时,让郭老大加赞赏的两件国宝是唐代金银棺和东汉铜奔马,并且说“这两件拿到北京可以引起轰动。你们好好宣传,我回去也给你们宣传宣传。”后来,铜奔马在北京的展览上才一鸣惊人。

东汉铜奔马在创作上运用了高度写实的手法。中国在先秦时代,雕塑尤其是纯粹的塑作品不是艺术的大宗。青铜器雕塑主要以拟形器或局部装饰存在。在造型方法上,与青铜器纹饰样也是装饰性强,写实性差。在这一点上与古希腊、罗马雕塑造型方法是截然不同的。但到了秦汉时代,塑不仅多起来,而且在艺术手法上走向了写实的高峰,不仅体量巨大,而且深入细微,如秦陵出土的兵马俑以及铜车马就是这样的。汉代塑虽然不如秦代的高大与细致,但仍然保持了相当的写实性,相比秦代雕塑的静穆,更多了些运动感。东汉铜奔马也是如此,比例匀称,造型精准,虽然没有过多细节的刻画,却概括性地传达出其基本形体与动势。

关于此马的名称,历来众多专家从不同角度为之命名,最后将其定名为东汉铜奔马,这也是被认可的名称,除此以外还有马踏龙雀、飞燕骝、紫燕骝、天马、马神天驷、马踏飞燕等说法。对于一件艺术品的命名有这么多的说法,这在艺术史中绝无仅有,可见其在艺术史上的巨大影响力。这些不同说法的分歧点在于马足所踏之鸟的种类。此外还有一种折中的说法——铜奔马,这种定名很平实,不会有任何失误,但也避开了对于鸟形底座本身属性的认定。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肯定的是,在马足下加鸟形底座的做法是此雕塑的一种创新。

东汉铜奔马在动态飞扬下站立的实际问题。在壁画、画像石等同类马匹造型中并没有看到类似的做法。因为壁画、画像石是在二维或近于二维上实现,没必要节外生枝。而在雕塑中则是出于现实需要,东汉铜奔马是一件在三维空间中展开的有体积和重量的物件,而且动感强烈,呈三足腾空之势,如果与壁画采用同样的方法,则不可能使奔马保持平衡。因此在其足下加上鸟形底座以固定,解决了这一现实问题。它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既合平力学原理,又使奔马的轻盈和物体的稳定双双得到完美的解决,这正是它的高超之处。具体而言,鸟形底座平,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鸟的头、双翅、尾呈现伸展状,增大了稳定性,这道理正如三角支架。所有这些,使马的重心通过足踏于飞燕背上而能保持平稳,构思之精巧无出其右。

其次,东汉铜奔马用鸟形底座,在艺术上也是一种创造。制作者在固定奔马的同时,将底座的实用功能与艺术创造结合起来,这一大胆而又巧妙的做法,增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实际上,借助部件来实现实用与审美目的的做法在汉代是常见的,比如著名的长信官灯就是将雕塑与灯结合,以宫女的袖管作为排烟道的方法也是如此。塑造一匹马的逼真形象这并不太难,然而要将一件静止的物件表现出动感,特别是要表现匹日行千里的良马风驰电掣的神速,这就不那么容易了。但制作者却匠心独运,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大胆地让马的右后蹄踏在一只凌空飞翔的鸟身上。这样就衬托出马的迅疾,使一匹静止的铜马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东汉铜奔马身躯粗壮圆浑,但其动作轻盈,用一足将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只小小的飞鸟身上,这显然是经过了周密的计算。小鸟似乎正吃惊地回首而望,惊愕于同奔马的不期而遇。简直就是“扬鞭只共鸟争飞”的真实再现。

东汉铜奔马是东汉青铜艺术的精品之作。东汉铜奔马的造型方式,实际上沿用了通行于当时的奔马的形象,并且创造性地加上了飞鸟,既起到了实际中的固定作用,又增加了马飞奔的气势。但它不同于近现代个体艺术家的创作,而是一种程式化的创作模式,在形态上沿用了当时通行的奔马的造型,并且在马足下加上鸟形物以支撑稳定,这是一种创造。整体上看,东汉铜奔马是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现,反映了汉王朝的强大与富底。

东汉铜奔马是在汉代社会尚马习俗的影响下产生的具有重要价值的青铜工艺品。马是汉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军事装备和农业生产畜力。汉朝政府给马立“口籍”,武帝作《天马歌》,马在各种场合被神化和奉颂。汉代社会盛行车马冥器随葬,视马为财富的象征。汉代的“车马出行仪仗队”和“出行图”在墓葬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上是常见题材。铜奔马别具一格,与其他车马相互衬托,体现了墓葬随葬冥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汉代开拓疆域,通西域,设河西四郡,马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根据河西汉简的记载:马被广泛地用于交通驿站、长城防御、军事行动、民族和亲等方面。史料记载,汉武帝曾三次派人到西域求乌孙马,马在汉代可谓战功赫赫,功绩卓著。

用心分折人的出生,成长,受教育体系,经历,人生种种,空想无益,很多情况只是自寻烦恼,马在奔跑时不会回头,只能向目标前进,且保持一颗稳定的心定能成功。

说一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常常觉得很苦恼,就背着行囊找佛祖为他解除苦难。经过万水千山的跋涉,他终于找到了佛祖。听完他的诉苦,佛祖微笑着告诉他:“真正能为你解脱苦难的,是你自己。”

那人心生疑窦:“我若是自己能解,何苦跑来请教您呢?我心里充满了苦恼和困惑,如何去解?”

”是谁给你的心中放进了苦恼和困惑呢?“佛祖慈悲地解释道。

那人沉思良久,迟迟没有开口。

于是佛祖继续开示他:”是谁放进去的,就让谁拿出来吧!“看着佛祖慈祥的笑脸,那人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这则小寓言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心中的苦恼不过是自己的执着,能够让你获得解脱的只有你自己。中国有句古语叫”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望用心品味。

妃子笑于雨中珠海。
相似知识
飞马踏燕是啥文物 参考知识1 是马踏飞燕,不是飞马踏燕。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
飞马踏燕在哪里 参考知识1马踏飞燕,现藏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
飞马踏燕为啥作为中国旅游业的标志 飞马踏燕又称《马超龙雀》、《铜奔马》,青铜制,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厘米,制作于东汉时期,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墓,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骏马在中国古代是作战、运输和通讯中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
中国那古董叫马踏飞燕还是飞马踏燕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飞马在哪里出土 参考知识1是马踏飞燕,不是飞马踏燕。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丑萌“马踏飞燕”玩偶火出圈 参考知识1甘肃省博丑萌“马踏飞燕”玩偶火出圈甘肃省博丑萌“马踏飞燕”玩偶火出圈,近日,甘肃省博物馆以此为题材推出的一款文创玩偶彻底火爆出圈,上架半个月就卖出了将近1万件!甘肃省博丑萌“马踏飞燕”玩偶火
我们的国宝马踏飞燕,所有照片为啥都是侧颜杀? 1969年9月初,武威县某生产队的村民正在挖防空洞,其中一个挥舞着镢头的村民,突然感觉触到了什么坚硬的物体,刨开一看,是一块石头,再拨开浮土层,发现是一块砖头,而且砖头连着砖头,好家伙,下面有一片砖头
新集飞马雕塑在哪 参考知识1去栗树湾的路上烈马峪有个 参考知识B新集是出大枣吗 参考知识C没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