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酒器文化

2023-01-08

本文主要是 古代酒器文化 相关的知识问答,如果你也了解,请帮忙补充。

参考知识1

酒器指饮酒用的器具,在中国古代,酿酒业的发展,使得各种不同类型的酒具应运而生,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古代酒器文化,希望大家喜欢。

酒 器

酒为液体,必须盛之以容器,注之以杯盏,方可饮用,这些器物便称为酒器。酒器分盛酒器和饮酒器两大类。最早的装盛器皿均为陶制,进入青铜时代后,逐渐被青铜酒器取代。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艺术发展的巅峰,商人嗜酒,商代青铜酒器的种类和数量也最为繁多。

商代主要饮酒器

父戊舟爵,商代晚期。

兽面夔龙纹青铜觚。

随着中国青铜时代的式微,战国秦汉时期(前475—220),青铜酒器逐渐被漆制酒器取代。当时的盛酒器多为圆筒状的卮(zhī)、樽,而饮酒器则是一种椭圆浅腹且带左右把手的耳杯。

战国 “曾侯乙”铜鉴尊

战国 彩漆耳杯

东汉时期,中国瓷器烧造技术初步成熟,此后逐渐取代漆器,成为古代最常见的日用器皿。酒器 亦不例外,大约自唐代起,瓷质酒器普遍流行,一直沿用至今。唐代之前,饮酒需配勺,以勺捋酒。唐代出现了“注子”,形状类似今天的酒壶,有喙,有柄,既能盛酒,又可注酒,从而取代了酒勺。宋代时,又在注下配碗,使用时,将盛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热水,即可温酒。

唐 莲瓣花鸟纹高足杯

南宋 影青瓷酒注及温碗

此外,中国古代还出现过一些特殊材质(象牙、金银、玉石等)的酒器。其中,产于今甘肃酒泉的夜光杯和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最为有名。夜光杯以当地出产的墨玉制成,杯壁很薄,呈半透明状,注入葡萄酒,就能在杯外看到艳红的酒色,唐代诗人王瀚(生卒年代不详)就留有“葡萄美酒 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千古名句。渎山大玉海则是一块重达3500千克的巨大玉石瓮, 可贮酒30石(这里的“石”是一种古代体积单位,元代的30石约相当于现在的2.8立方米),堪称中国古代体量最大的酒器,从中也体现出蒙古人善饮、豪迈的民族特征。

唐 牛首玛瑙杯(唐。镶金兽首玛瑙杯)

元 渎山大玉海

古人的饮酒用器

青铜斝 ,古代温酒器。形状像爵,但较大,有三足、两柱、一鋬,圆口,平底,无流及尾。有的腹部分裆,形状像鬲;也有少数体方而四角圆,下有四足,带盖。主要盛行于商代。

兽面纹斝

凤柱斝

商代 方斝

饮酒器:爵(jue音决)

古代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上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少数爵也有单柱或无柱,还出土过罕见的方腹的爵。爵盛行于商和西周,尤以商代最多,春秋战国时已很少见。商前期的爵为平底,二柱很短,并紧靠流折(爵体与流衔接部)商后期和西周的爵多为凸底,柱离流折较远。

在酒器当中,爵曾是官位、品级的代表,直到现在还有加官晋爵的词汇。

夏代 爵

觚(gu音估)

古代饮酒器,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酒杯。长身,侈口,口和底部都呈喇叭状。主要盛行于商和西周。商代前期的觚较商代后期和西周的粗短一些。

商 兽面夔龙纹觚

商天觚

角(jue音决)

古代炊酒器。《礼记.礼器》篇说:“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角形状似爵,而前后都是尾。无两柱,一部分有盖。已发现的角,大多是商代的。

角,饮酒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是下级官吏及平民使用之物,出土数量很少。《礼记.礼器》说:"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考工记.梓人》引《韩诗》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器物造型与爵相似,不同之处是口沿无柱,流变形成与爵尾相同的尖形角状。多有盖,有的盖做成禽鸟展翅飞翔状,非常美观。传世有一件角的杯体中有一管状流,形制和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陶角相似,可以认为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角。商代和西周早期的角有盖。西周中期以后,角便不复存在。

青铜角

觯(zhi音志)

古代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状小瓶,大多数有盖。这种形状的觯多为商代器。西周时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圆的。春秋时演化成长身、侈口、圈足觯,形状像觚,自身铭文称为“鍴”(如王义楚鍴)而不叫觯。据有人研究,“鍴”即是“觯”

已其仲觯

铜斝:温酒酒器 青铜精品

文物名称:铜斝

文物年代:夏代

出土时间:1987年

出土地点:偃师二里头遗址

斝(jiǎ)是我国古代一种用于温酒的酒器。1987年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的铜斝,通高26.8厘米,口径14.8厘米,腹径8.9厘米,侈口、圆鼓腹、圜底、三柱足,口沿上有2个伞形柱,颈至腹部有一折弧形鋬(pàn),是我国目前所知出土年代最早的青铜斝之一。

1、三足素面造型古朴

明清以前,由于蒸馏酒尚未发明,酒精纯度较低,因此,饮用前常需要温酒。“铜斝就是一种用于温酒的酒器。”洛阳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张玉芳介绍,铜斝作为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之一,件件弥足珍贵。

1987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就出土了这样一件温酒酒器:通体素面,通高26.8厘米,口径14.8厘米,腹径8.9厘米,侈口、圆鼓腹、圜底、三柱足,口沿上有2个伞形柱,颈至腹部有一折弧形鋬。

张玉芳表示,由于该铜斝纹饰古朴、造型稚拙,故显得卓尔不凡,当属夏晚期铜斝之精品。

2、源于陶斝用途广泛

铜斝由新石器时代的陶斝发展而来。“铜斝主要盛行于夏商周时期。”张玉芳介绍,铜斝的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宽身,下有长足。而且,斝的形制也比较多,器身有圆形、方形两种,有的有盖,有的无盖;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柱有蘑菇形、鸟形等;腹有直筒状、鼓腹状等;有的是扁平素面,有的用兽头装饰;底有平底、圆底;足有三足、四足、锥状空足、锥状实足、柱形足等不同类型。

作为我国古代用于温酒的小型盛酒器,斝有时还作为酒礼器用,常与觚、爵等组合成套使用。据《诗经·大雅·行苇》载:“或献或酢,洗爵奠斝。”而《礼记·礼器》载:“尊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斝)。”可见,在作为酒礼器时,斝在等级上是比较低的。

明清以后,由于蒸馏酒出现,酒精纯度越来越高,酒具也相应变小,铜斝无用武之地,最终消失了。

青铜提梁卣

酒器——酒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造型、用途各异的酒器,则是其重要载体之一。

酒器,是指用于盛酒、温酒或饮酒的`器具,包括尊、壶、爵、角、觥、彝、卣(yǒu)、瓿(bù)、杯、卮、缶、豆、斝、盉(hé)等。按其用途,分为贮酒器、盛酒器和饮酒器三类;按酒器的材料,可分为木制酒器、陶制酒器、青铜酒器、瓷制酒器、玉质酒器、金银酒器等。其中,青铜酒器多为贵族之具,主要用于皇室贵族间的宴飨、朝聘、会盟等礼仪交际场合;而用于陪葬的青铜酒器,作用相当于铭功颂德的纪念物品。

古人云:“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可见,中国人历来讲究美食美器,饮酒之时更是讲究酒器的精美与适宜。所以,酒器作为酒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历史悠久、千姿百态。

青铜尊

盛酒器:斝和卣

斝,盛酒器和礼器,由新石器时代陶斝发展而成。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用于盛酒或温酒。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宽身,下有长足。斝的形制较多,器身有圆形、方形两种,有的有盖,有的无盖;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柱有蘑菇形、鸟形等不同形式;腹有直筒状、鼓腹状及下腹作分档袋状几种;有的是扁平素面,有的用兽头装饰;底有平底、圆底;足有三足、四足、锥状空足、锥状实足、柱形足等。一般来说,商早期斝多为平底、空锥形足或较瘦的袋状足,胎体轻薄,纹饰简单,一般只有一层花纹。商中期至西周早期,斝多为圆底或肥圆的 袋状腹,柱形足,器体厚重,花纹繁缉, 常用蕉叶纹、饕餮纹、云雷纹等纹样装饰,有的以云雷纹做地,其上饰有多层花纹。斝作为礼器,常与觚、爵等组合成套使用。

卣,盛酒器和礼器。盛行于商和西周时期,作用是祭祖。造型多为椭圆形,颈微束,垂腹,圈足,带提梁,俗称提梁卣,也有部分方形和直筒形卣。此外,鸟兽形有提梁的盛酒器,习惯上称为鸟兽形卣。己发现的鸟兽形卣有双鸟、单鸟、虎等造型。

青铜提梁卣 商 高41·5厘米

1994年山东膝州前掌大村出土。此器子母口,竖颈,圆腹,下部微鼓,圈足。器侧面附有提梁,有盖。盖顶有一菌状钮,钮顶面饰涡纹。盖、腹和圈足均饰一条双身的龙。提梁饰龙纹,两侧穿系处各饰卷角羊首。器内有铭文“史”宇。此器出土时内盛透明液体,有可能是当时所贮的酒。

青铜斝 商后期

1990年河南安阳郭家庄出土。方形口,外侈,口上有一对方塔形立柱。深腹,腹的四面饰饕餮纹。

伯各卣 西周 高33·6厘米;高27·5厘米

1976年陕西宝鸡出土。两件自造型相同,均为椭圆形,横置提梁,高沿盖,直口,深腹下垂,高圈足。梁两端置羊首。提梁饰龙纹,中部左右各设一牛首。整器纹饰均以细雷纹为地,所饰兽面纹的羊角大而高凸,角尖翘出器表。四条棱脊自盖至足。这一对自制作精良,装饰华丽,具有极强的立体感。

日己觥:觥筹交错的西周酒器

日己觥

日己觥,西周文物。通高32厘米、通长33.5厘米、腹深12厘米。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齐家村西周窖藏。

日己觥是一整体作长方形的觥。盖前端为一海兽,高突的双角呈圆柱体,圆柱上饰对角三角纹两组,高鼻鼓目,两耳外张,牙齿用阴线刻划。盖中部起脊为一只小龙,龙头在海兽的眉心,龙身弓起一直延伸到尾部,龙尾上卷。龙的两侧各饰长尾凤鸟,钩喙,三条尾羽向后延伸。龙的后端是一立耳兽头。器方,口曲,宽流,四角起扉棱,纹饰通体分三层,上部施回首夔龙纹,尾随小鸟。器腹四壁饰卷角饕餮纹,圈足和盖的边缘都辅饰一周小鸟纹,这种小鸟纹的年代约在昭穆时代。觥鋬为宽大逶迤的兽尾,饰并排的锁链状刻纹,如孔雀尾羽上的宝珠形羽毛,象征凤尾。器盖同铭各18字,内容是说此器是作器者为亡父日己铸造的祭器,庇护子孙万代。

觥是古代盛酒器,兼做罚酒器,出现于商代中期,流行至西周中期。通常而言,觥的造型为椭圆腹,上有提梁,底有圈足,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颈,可用于斟酒。也有整个酒器作兽形的,是一种仿生器,并附有小勺便于取酒。

有成语叫“觥筹交错”,是形容众人聚集饮酒的热闹场面。《诗·周南·卷耳》说:“我姑酌彼兕觥。”《醉翁亭记》说:“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觥筹交错”的宴饮自商周时期开始,觥虽然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在宋代人的酒宴中还能看到如此热闹欢愉的气氛,可见宴饮中娱酒、推杯换盏的习俗已经保留了下来,并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了。

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的这件日己觥,造型、纹饰极为华美,整体外观庄重、大方,设计、制作精巧奇异。全身布满的浮雕纹样多种多样,兽面、夔龙、鸟、虎纹等同处一器,繁而不乱,构图合理,主次分明,造型和豪放粗犷的纹饰组合巧妙,是西周青铜艺术中独具匠心的设计,堪称西周青铜器的典范之作。(文图/记者 金叶 资料/董理 提供)

羊首勺:北方草原的舀酒器

羊首勺:北方草原的舀酒器

羊首勺是商代文物,1977年于陕西省清涧县解家沟商代墓葬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羊首勺通长28.5厘米、勺径9.5厘米。长形,勺体为半球状,扁柄。柄端做成羊首形,双目圆睁,作张口嘶鸣状。柄面一前一后铸圆雕立犬与行虎。犬两耳直立,口微张,目视前方。虎长尾曳地上卷,立耳,张口作捕食状。

古代舀水、舀汤、舀酒都用勺。早期的勺都带柄。勺柄有长短、宽窄之别,勺有圆、椭圆之分,材质则有竹、木、铜、铁的不同。一般说来,舀水的勺柄短、斗大,舀汤和酒的勺柄长、斗小。羊首勺出土时和酒器伴出,因此学者们推断应该是舀酒器,但羊首勺的勺体又比通常所见的舀酒器深,最为特别的是在长不过盈尺的勺柄上竟铸有三种不同的动物形象。勺柄端羊头的方向与老虎和立犬相背,给人以处乱不惊、顺应自然的印象。

这件铜勺设计精巧,做工精细,各种动物刻画栩栩如生,具有浓厚的北方草原文化气息。商代北方地区青铜文化与中原地区尽管相互交融、互相影响,但在兵器和用具上,北方民族保留着更多的独立风格,除器形与中原器物截然不同外,装饰上大量采用圆雕动物形象是北方青铜器的突出特点,这种风格的形成,当与其狩猎为主的生活密切相关。

勺在青铜器中是比较少见的,特别是造型别致、制作精美、设计新颖如羊首勺,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是青铜器艺术的瑰宝。中国古代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崇拜强者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早期人们经常表现的主题。在有限的空间和特定的范围内,用火和金属锻造出如此活灵活现的情景,且刻画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出三千年前商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说明我们的祖先是非常热爱生活的。

相似知识
汉代饮酒器皿都有哪些 酒器种类我国酒器之多,种类之繁,造形之美,确具世界之冠,以下按其材质与用途分类来说。(一)、以酒器材质区分以制品材料来讲,常用的可分为陶制品酒器、青铜制品酒器、漆制品酒器、玉石制品酒器、瓷制品酒器、金
古代盛酒的器物有几种,都叫啥? 1、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2、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3、爵,古代饮酒器的总
古代温酒的器具都有哪些及其特征 爵——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特点是:上有两柱,下有三足,前方倾酒的为流,后面上翘的名尾,一侧还有用来持握的鋬。下有三足,可升火温酒。古代酒器:1、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
古时温酒杯,温酒器是如何使用的? 最常见的是注子,其实就跟常见的酒壶差不多,区别就是注子的壶身相对比较细长,壶嘴较高,方便放进注有热水的盆子或者大碗,各种材质的都有,最常见的是锡制的和瓷制的。参考知识1  古时专用来温酒的器具叫爵,又
家用小型酿酒器-蒸馏技术之农村家庭地瓜红薯酒的制作工艺 参考知识1早在2012年3月,地瓜酒(红薯酒)制作工艺被公布为第三批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让地瓜酒(红薯酒)声名远播。地瓜酒(红薯酒)的酿制方法:1、选择原料选购地瓜(红薯)无发芽、无腐烂等
古代中国喝酒的器皿叫啥 中国历代酒器的演进发展史  酒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先人有了液体的酒,为了要饮用它,轨必须有一种载体,容器用来饮酒。早期的人在生活中长期利用猎兽后的角,用作取水饮水,同时也用作饮酒,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渐
古代人们用来当酒杯的青铜器叫 古代人们用来当酒杯的青铜器叫::爵。盛酒器具是一种盛酒备饮的容器。其类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尊、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每一种酒器又有许多式样,有普通型,有取动物造型的。以尊为例,有象
古代汉服文化的影响日韩的汉服文化 参考知识1汉服起源于中国,传播到东亚各地,对东亚各国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日韩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汉代汉服开始传入韩国,韩国就开始受到汉服文化的影响,而日本最迟在唐代才受到汉服文化的影响,至今